“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诗人高鼎《村居》中描写孩子们在春天里放风筝的画面。每个成年人只要读到这首诗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童年放风筝的事情来。我也不例外,每年春天,我都会去大自然中放飞风筝,感受和煦的春风,怀念那份童真。
我的童年是买不到如今这些花花绿绿、形状各异的风筝的,那时候的风筝是用废旧物品自己制作而成的。记忆中做的最多是“蝌蚪”风筝,我和小伙伴一起从各自家里找来制作风筝的材料:报纸、竹篾、棉线等材料。把报纸裁剪成一个正方形和小长方形,将准备好的竹篾做骨架,竹篾要用刀削成条状,一条长度是报纸对角线的长度,一条是报纸对角线弓行的长度,骨架的连接用棉线紧紧的缠住。要做成一个好的风筝骨架,竹条的制作是最关键的,不但要有韧性而且要轻。将较短的竹篾用线系于正方形报纸的对角线上,用另外的报纸裁剪成条状,用于风筝长长的尾巴,尾巴大约占整个风筝的四分之三。尾巴的长度决定着风筝飞得方向和高度。当糊好风筝的面后,再用绵线连接出飞行时要拉扯住风筝保持风筝平衡的三条支线,这要反复几次才能准确地找对位置,后面就可以连接放风筝的线了。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线拐子也是自制的,让父亲帮忙用木据做出一副“井”字形的线拐子,再用刨子和砂纸抛光打磨。这样,在放飞的时候,双手来回倒线格外顺畅。
初春的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田野里的孩子,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一个个蝌蚪风筝从辽阔的田地里、迤逦的大道旁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心里的那份自豪感就不用说啦!
风筝有时候飞的好好的,任由你摆布。但也有“赌气”的时候,它会突然掉头,往下栽。这时我们都像张飞似的环眼圆睁,立即牵绳引线拯救。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刚刚得意,猛不防风筝又挂在电线杆上,猛一拽断线了,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童年时光悄然离去,田野变成了高楼,杂草变成柏油路,小伙伴也都各自成家了。时间在流逝,环境在改变,不变的只有心中的那段童年记忆。那些童年的众多游戏成了我一生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线。很多时候那些童年趣事便是心上的一根琴弦,把现在与过去连在了一起,在都市的高楼大厦和疲惫匆忙中,无意拨动,便能拨出许多清新和甜蜜来。(陈忠 环绿公司)